除了考CPA,财务职场规划还有哪些坑

2018-10-16 16:15:14 0 0

CPA考试落下帷幕,每年的这个时间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今年的CPA,【难、偏】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成本的题计算器都死机了还没完;会计竟然考政府会计完全无法想象;战略键盘都敲烂了还没写完。。。


参考的人数再创新高,说起来都是泪。。。


作为财务职场认可度很高的一张证书,CPA考试的盛况间接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好工作机会太少,涨工资的希望太渺茫,才太想要借证书一臂之力,不得不博一把并不算太高的过关概率。


到底要不要考CPA?CPA有用吗?没考过的话咋办?


关于财务职业规划,最近又重翻了李燕翔的《十年涨薪30倍》。作者从秘书转行到会计,经过十年的努力,从外企基层开始,成功跻身“四大”咨询行业,之后又从咨询回归到企业财务管理。在这样一个CPA考试告一段落,需要重新制定计划和确定方向的时间,作者对财务职场的感悟,很有借鉴意义,值得一读。


01升职或转型优先考虑内部机会


财务是个大话题,内里有很多细分的专业方向,不同行业关注的侧重点也会大不同,比如,从核算到审计,从总账会计到成本会计,更别说预算、资金、分析等领域。做一个领域久了后,若是想转做其他方向,通过跳槽并不容易实现,对方常常会以没有相关经验为由拒绝,面试机会都很难得到。


利用内部机会的成功概率要大于外部机会,尤其是外企或者分工很细化的集团大公司。在原有岗位积累的经验和绩效,上司的信任,同事间的人脉关系,都能成为内部转岗时很关键的加分项。而且,转岗后,以前的资源能有很好的延续,能更快适应和胜任新工作岗位。成功的关键就是,提前做好规划,多了解目标岗位的业务和职责,提前做好准备,在机会来临时,主动出击。


当然,内部转岗也有弊端,往往薪酬方面很难有较大的突破。所以,也可以考虑把内部机会当做跳板,有一定经验后再跳槽,更容易有不错的薪资涨幅。




02专才或通才都能成为财务职场的“香饽饽”


财务人最被人所熟知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会计——财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CFO。


这是一种通才型的职业道路,在财务专业能力之外,更看重的是沟通、协调、管理等能力,而且,越往上,财务专业知识在能力模型中所占的比重就越低,就越需要的是综合型的能力素质模型。


企业的财务总监和CFO总是很少,要做到这个职位很难,机遇和能力缺一不可,成为专业人才是另一条更康庄的大路。现在,大企业对财务的职能的定义,已经远远不止传统财务“记账、纳税、管钱”的范畴,而是“决策支持、控制与合规、效率”三者的平衡。每个功能又细分为很多职能领域,只要能沉淀下来,真正专业地去做事,能有专家级的见解和方法,就能在人才市场得到不菲的薪酬。



03证书是敲门砖但你得敲对门


会计证书到底有没有用?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想清楚:“有用”是指哪方面,是想通过考试拿到证书去找工作,还是想真正学到对工作有用的知识。


如果从找工作角度选考哪个证书,无疑就是CPA了,如果是去外企求职,再加个知名度高的洋证书即可。


如果想真正学到对工作有用的知识,在备考过程中最好不要基于求成,而是注重在学习中的思考。结合题目想想,工作中的情景是怎样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获取,如何使用。这种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才能为职业生涯持续带来效益。


有成熟招聘体系的企业,招聘过程中更注重考察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而不只是看证书和经验。证书具有敲门砖的作用,但也要敲对门才行,如果拿着CPA证书去应聘经营分析岗,可能意义不太大,CIMA去应聘审计估计也是如此。



04拘泥于核算的成本会计价值不大


  

生产成本核算再复杂,最后关注的是财务报表上的销售成本。在企业中,影响利润的项目却远不止这一项。而且不同行业的成本构成也很不一样,快速消费品行业,取到和市场费用的管理对利润更重要,而IT互联网这种新技术行业,前期投入和研发管理又是对未来利润影响最大的。


不论是哪个行业和公司,对成本会计这个岗位来说,如果不了解公司的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就不是优秀的成本会计。公司的业务环节越复杂,财务要关注的点就越多,成本受上游和下游的影响也就越大,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自然也就越多。再优秀的成本会计如果只局限在工厂成本中心,专注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关系客户和市场,就很难有较宽的眼界和视角。



来源:康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