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春节不打烊” 可惜楼市有点凉

2019-02-11 16:49:29 0 0

每逢春节虽说交易清淡,但却是各大房企促销的好时机。


虽然,看房的人少了,平时最活跃的房产中介也回家过年了,可是开发商还是会瞄准在外打拼回家过年的游子和老乡,各种新年营销和返乡置业促销此起彼伏。


这些开发商也是相当拼,你们放假、我上班,你们打烊、我营业,即便少人问津,也要坚守岗位。更有不少开发商利用春节搞起了促销,甚至把售楼处改装成了小庙会,甭管销售给不给力,反正猪年春节的地产商们是真卖力……

 

某开发商在武汉某楼盘做春节活动/网络图

 

春节楼市有点凉

 

虽然,促销活动不少,但春节不打烊的楼盘却并未出现热销的情况。综合媒体春节期间的“踩盘”情况,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的房价总体保持稳定,售楼处大多比较冷清。


“只看不买”成为春节楼市的主流现象,每天个位数的看房量,甚至成了某些楼盘的春节常态。


从春节期间的统计数据看,一二线城市的网签数据基本暂停,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也从火爆转向稳定,出现了观望、有价无市的现象。


新浪乐居数据显示:春节长假期间(2月4日-2月10日)杭州市区(不含桐庐、建德、淳安)新房共签约10套。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上海春节假期只有10个项目有网签记录,绝大部分只网签1套,多集中在远郊区域。


湖南岳阳市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数据显示:岳阳新建商品房仅网签28套

 


年初房企压力大


事实上,春节不打烊的促销活动也与房企年初销售不佳有关。


随着各大房企1月份的销售数据公布,一场“比惨大会”就此上演。其中,万科、恒大和碧桂园,均出现了销售金额及销售面积两项指标双双大幅下降的局面。


碧桂园公告显示,2019年1月该集团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额约330.7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82万平方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份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大幅下滑52.2%,合同销售面积也同比大幅减少49.5%。



万科公告显示,1月份合同销售面积317.7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488.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同比减少28.5%,合同销售金额同比减少28.1%。



恒大公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今年1月共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431.7亿元,同比下降32.9%;合约销售面积约387.7万平方米,同比降37.8%。



年初销售的放缓趋势,让开发商不得不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不少房企都期待利用春节促销积累客户,为节后的春季市场积攒人气。


此外,近日一则“江苏省邳州市房地产商会发布的《关于邳州房地产市场近期出现销售乱象的通报》”显示,近期个别楼盘出现了以低价扰乱市场、不正当竞争,销售价格严重低于备案价格的情况,个别楼盘降幅达2000元/平方米,此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的秩序。虽然官方表示只要不是恶意降价就不会干预,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房企销售“鸭梨山大”,不得不压价竞争。


 

淡季过后会回暖?


1、销售下降是正常现象


年初一般都属于房地产销售淡季,经历了2018年末的业绩冲刺,再加上房企忙于为3、4月“小阳春”销售旺季做准备,因此新推楼盘的力度明显下降,给销售业绩造成一定压力。按照往年情况,春节后楼市销售会有所恢复。


“年初是房地产市场的传统淡季,市场销售情况不太乐观也在情理之中。”诸葛找房首席分析师陈雷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连续多个月下降,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在观望状态下,市场成交减少,受此影响,造成了房企年初销售业绩同比下跌。陈雷认为,量价齐跌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市场信心重新建立。

 

2、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很多一二线城市经历了两年的限价限购后,市场泡沫逐渐消除,短期政策变动的可能性也较小,购房者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预期。其中预期房价上涨的比例开始下滑,市场上观望情绪加重,购房者出手更加谨慎,市场也逐渐回归理性。


“虽然整体去化率低,但部分好项目仍然一房难求。”陈雷认为,随着市场回归理性,项目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房企应当结合购房者需求及政策改善产品设计,把握好企业发展节奏及拿地节奏,同时注意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项目品质。

 

3、全年楼市“稳”字当头


事实上,近期全国房价一直维持在平稳水平,也不具备大涨大跌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三稳”也被列为住建部2019年十大任务之首;住建部部长王蒙徽也提出,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


这些政策都表明,今年楼市就是稳字当头,并且继续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房地产市场供需双向调节,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强化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确保市场稳定。



来源 / 经济日报    作者 / 经济日报记者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