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如此忌惮华为——为您讲解鲜为人知的华为文化

2018-12-10 15:36:01 0 0


12月1日,加拿大警方拘捕了华为的副董事长兼CFO孟晚舟女士,并称美国正在寻求引渡孟晚舟女士。这个事情是针对孟晚舟女士吗?非也。是针对华为吗?非也。这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加拿大和美国是在硬生生地挑衅中国。


(一)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做企业最终的目的是要利己,但如果一开始基于利己去做企业,企业十有八九做不下去。反倒是以利他为出发点去做企业,最后能真正利己。黄卫伟教授曾经在《华为人》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华为存在的理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任正非看到后加了两字,特别强调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华为经营学


任正非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优秀领导者,在我看来,他也是一位思想家。任总的思想对我影响很深,有几点可以说是深入骨髓:

(1)多数人认为不可行的事更值得投入去做;

(2)做了就做实;

(3)沽名钓誉的举动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4)人生专注一个目标就行了;

(5)别平铺资源,用压强原则先突破一点。


(三)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任正非在华为销服体系颁奖大会上提出,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机关干部和员工不能动辄以总部自称,发号施令,更不能要求前方的每一个小动作都必须向机关报告或经机关批准;否则,机关就会越做越大,越来越官僚。放权的本质是让一线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决断,对此有妨碍的流程可能就是企业发展的障碍。


(四)任正非的“三把刀”


任正非的“三把刀”:

第一把,砍掉基层的“脑袋”,不鼓励基层员工探讨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而应该专注本职工作,甘当螺丝钉;

第二把,砍掉中层的“屁股”,要求中层走动管理,深入一线上传下达,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

第三把,砍掉高层的“手脚”,高层要考虑企业的战略和方向,而不是亲力亲为。


(五)压强原则,华为打败竞争对手的经典战术


华为打败竞争对手的经典战术:压强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去配置资源,实现重点突破。这种竞争策略一方面体现了华为不服输的精神,一旦选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不达预期誓不罢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竞争的残酷,压强原则说白了就是不计成本打击对手。


(六)《华为基本法》对接班人的要求


“我们要制度化地防止第三代、第四代及以后的公司接班人腐化、自私和得过且过。当我们的高层领导人中有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时,就说明我们公司的干部选拔制度和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而不从制度上寻找根源,那我们距离死亡就已经不远了。”这段话摘自《华为基本法》第101条:对接班人的要求。

(七)华为的用人观


企业的两种用人观:

(1)五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2)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

第一种用人观,每人拿了正常工资的80%,心里不满,而企业却养了两个闲人。第二种用人观,每人拿了正常工资的133%,企业反倒节省了一个人的薪酬成本。华为的用人观属于后者,大锅饭的用人观属于前者。


(八)华为的用人“四子经”


华为的用人“四子经”: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桃子:华为品牌与美誉度本身就能吸引到优秀人才,其实很早以前华为就践行了员工薪酬领先于同行业、同区域的理念。

绳子:入职华为后,业绩合格,两年后员工能获得虚拟受限股。

鞭子:制度严苛,奖罚分明,“逼”着你进步。

筛子:全员绩效考核,末位淘汰。


(九)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选拔机制


华为现在已由人才培养机制转变为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重点是“培养”,基本素质过关,企业就可以招聘你入职,让你与企业一起成长。这样的机制听起来很美好,但弊端很明显:①招聘门槛低,容易将不合格的人招进公司;②培养人才需要成本,不能立刻获得回报;③人才培养成熟了,可能跳槽另择高枝。 


(十)华为的奋斗文化


很多企业声称在学华为,但华为的奋斗文化却被一些商人理解为对员工要狠一点,要让员工更多地加班加点,而对于华为给员工的高工资和股权激励却视而不见,整个学成了吸血鬼。殊不知,华为的成功基于人性与奋斗并重。抛开人性讲“奋斗”,无疑会酿就血汗工厂;抛开奋斗讲人性,就是大锅饭。


(十一)趣味个性化语言体系


每个单位都会有个性化的语言体系,搞懂前,你可能连正常交流都感费劲。例如,华为人把竞争对手叫“友商”,把笔记本叫“便携”,把PPT叫“胶片”,把工作成果叫“输出”,把工作业绩叫“交付”,网上更有好事者甚至拟了份华为语言的六级试题。还有,科研事业单位的横向、纵向、863、973、921等,都是华为的专属词汇。


(十二)华为不建博物馆


有人向任正非建议,华为应该建一个博物馆,把公司成立以来的每一款产品都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任正非拒绝了,他说,一个高科技企业如果总怀旧,总躺在过去的功劳簿里,这是没有前途的。研究一下曾经倒闭的世界500强企业,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企业都有一个自己的博物馆,都喜欢展示自己辉煌的过去。


(十三)华为的“工号文化”


华为曾经有“工号文化”。所谓工号,是员工入职时华为按入职时间先后编排的序号。工号本是为了方便数字化管理,后来却被人为赋予了很多内涵。譬如,工号越靠前,意味着资历越老,也意味着收入越高,当年我们就非常羡慕工号为四位数的同事。后来华为为杜绝工号的弊端,规定员工任职满八年重新分配工号。


(十四)末位淘汰的精髓


末位淘汰制的精髓在于激发员工的潜能。末位淘汰制是和目标责任制相对应的考核制度,无疑,末位淘汰制的考核要求更高。末位淘汰不仅会把完不能目标的不合格员工淘汰掉,也会把能胜任工作但表现不显眼的员工淘汰掉。严格地讲,末位淘汰所淘汰的并非是不合规员工,而是一群合格员工当中最不优秀的那一个。


(十五)首问负责制


华为财经管理部曾要求财经人员接受问题咨询时做到“首问负责制”。邮件发给谁,电话打给谁,就由谁负责解答,即便问题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答不上来时有两种方式解决,一是咨询别人找出答案后告诉业务人员,二是告诉业务人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并做好对接。首问负责制的精髓是财务人员要有服务意识。


(十六)利出一孔


利出一孔是为了防止腐败。任正非在2012年新年献词中讲到,我们坚持“利出一孔”的原则。华为要求从最高层到所有骨干层的全部收入,只能来源于华为的工资、奖励、分红及其他,不允许有其他额外的收入。这等于从组织上、制度上,堵住了最高层到执行层利用职权,通过关联交易的“孔”掏空集体利益的行为。


(十七)内部培训要做到“训战结合”


任正非谈及华为大学的培训工作,提出华为大学的培训要做到“训战结合”。这个要求体现了企业培训的功利,培训模拟实战,难度之大不难想象。首先在课程设计上,需强化案例教学;其次在师资选聘上,勿求实践经验丰富;最后在教学效果验收上,需用人部门予以评价。训战结合实际是把华为大学当成了练兵场。


(十八)以纠正“错配”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


华为CFO孟晚舟提出,要用纠正错配的思维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何谓错配,孟总将之总结为四点:

(1)需求与资源的错配;

(2)兴趣与目标的错配;

(3)批评与尊重的错配;

(4)说得好与干得好的错配。

其中,(1)(4)最为关键,目标未达成时,领导多会指责下属,但也需要反思自己选人是否恰当,提供的资源是否充分。


(十九)华为20年前的管理模式更值得学习


每次讲《华为的财务管理》课程,总有学员提出想学华为最新的管理模式。我总是耐心地劝说,不要学华为最新的管理,而应学华为15年前的管理。原因在于华为现在已经实现了国际化、规范化运作,你的企业层次不够,华为现在的管理精髓你学不来,也学不像。反倒是20年前华为由草根向国际化、规范化过渡,这样的特色与很多发展中企业相似,华为那时的管理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来源:指尖上的会计,作者:郝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