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审计如何进行财务状况评价的探论

2019-06-06 09:29:06 0 0

内部审计的理念不断地在更新,内部审计的范围也不断在扩大,战略审计、营销审计、内控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也在不断探索中。在扩展审计范围的同时,财务审计这个作为审计最开始的定位范畴,依然也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而去适应、完善、变化。


在这里,我不想谈经济效益审计,因为我所在的单位没有开展过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名义的审计项目,所以没有太多发言权。经济效益审计也是这些年开展比较多的审计类型,也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对于内部审计来说,除了经济效益审计以外,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应该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也是董事会或管理层关心的基础信息。



一、内审进行财务状况评价的优势


与外部审计比较,内部审计更能深入了解组织的运作流程,更能把财务数据与经营数据相结合。外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鉴证和确认,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完整性进行评价。一份外部审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会计报表是否能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我个人觉得很难。随着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复杂化,以及企业面对更加复杂的融资环境,企业会出现大量的财务数据,财务数据也更加多样化。监管机关的会计制度或财务制度,永远是慢于企业财务管理变化的,也就是监管机关的政策是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评价标准,内部审计对这套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会比外部审计有更深入的了解,外部审计会以行业内公允的财务标准来对企业进行评价,这也许会和企业自身的财务标准有所差异。


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评价也会更加细化。对每一条销售渠道,对前线或者后线,甚至对每条产品线,都能做出投入产出等财务评价。



二、关于会计信息的评价


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评价基本上跟外面审计的标准是一致的,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必须遵循会计法以及监管部门下发的会计制度、行业会计规范等要求,证监会对上市企业会计信息的批露要求更加严格。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内部审计师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根本要求。由于熟悉本行业的特点,内部审计师更容易哪些会计账务处理会藏有猫腻,哪些费用科目发生的金额与被审计单位实际的经营情况不符。


2.是否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就不用再解释了。由于内部审计师多是企业的下级单位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师更要关注被审计的下级单位是否为了达到财务考核政策,存在该摊销的费用没有摊销或者延迟入账的情况。


3.应收、应付款的挂账是否正常

应收、应付款科目很容易隐藏真实的经济事项。很多年前曾经遇到一种情况,被审计单位很多已出库使用的物料用品并没有摊销计入营业费用,累计金额很大,如果计入营业费用,该被审计单位的费用结余将大大缩水。

对会计核算的评价要符合会计核算的原则,如客观性、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等原则,还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随着金融衍生品更多地出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核算当中,对金融衍生品的核算原则与传统的核算原则是有区别的。



三、关于财务管理的评价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有的企业财务指标简单一些,有的复杂一些,行业不同,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也有差异。即使企业没有自己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也可以参考行业内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既然已经有现成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企业的财务人员已经计算出财务指标,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如何让自己的评价更有价值呢?如何以内部审计的角度去评价财务管理状况呢?


1.准确原则。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会计核算必须要遵循公认会计准则,而财务管理则有较大的灵活性。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指标计算需要依靠准确的会计计量结果,毕竟财务管理指标是包含会计核算数据的。内部审计在评价财务管理指标时,必须首先验证财务管理指标的准确性,不能让错误的指标误导管理者。


2.管理原则。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是监督和咨询,或者是确认和咨询。监督或确认的职能显而易见。对财务管理指标的评价要结合企业的管理现状。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站在财务的角度去评价财务状况,还要结合经营管理指标去评价。例如同样的销售利润率、不同的客户留存率的企业的发展趋势也是不同的,获取同样的毛利水平、不同风险管理水平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


3.价值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指标的评价必须对管理者有所帮助,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报告上。管理者拿到内审人员的财务评价,必须有所触动,必须采取管理措施去改善财务指标或者经营指标。



四、如何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


1.熟悉组织的战略目标。内审人员必须熟悉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了解组织亟需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如果不熟悉组织的战略目标,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向就有可能脱离组织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审计建议或分析结果不会得到管理者的注意。


2.熟悉组织的业务。内审人员必须熟悉组织的业务,了解组织在行业中、市场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了解组织的业务构成和发展模式。仅仅站在在财务角度进行财务评价,就不会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现有的财务结果,就不会知道财务政策会对组织的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具备财务和管理知识。内审人员无论是什么样的专业背景,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和管理知识,这一点不用再解释。


4.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当内审人员收集到各种财务数据、经营数据,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或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除了数量的分析,内审人员还要结合当前的财经政策、市场走势、科技创新等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例如,在货币紧缩的金融宏观政策下,组织的财务指标是否能满足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还有在科技创新下,组织的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