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转型之痛:很多财务都死在没有“把脉”思维上

2019-04-24 15:20:15 0 0

初级30天抢60分,我靠得就是这个!

把 脉 — 企业财务会计转型的必备思维


分享一个笔者亲身经历的故事:多年前笔者被提升为中层,当时领导觉得笔者文笔比较不错,就要求笔者给财务部门的每一个人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写一个十六字令,要求体现出每一个人的工作内容。因为当时笔者所在公司的财务总监名字最后一个字是ang的音,当时笔者是这么写的,“*,一财一税巧思量。为将相,把脉定纪纲。”这是当时笔者对于财务负责人的理解,现在笔者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




简单地讲,财务首先立足于财税管理,确保对内准确、底数清晰和对外安全、合法合规;其次,不能只做核算型会计,即为相,也要做管理型会计,就是现在流行的说法,要业财融合;最后,要给企业把脉,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数字分析,要分析内外部环境,洞悉市场和客户,通过分析制定战略、计划预算和激励机制,确保企业高效、有序进行。


从微观层面看,如果把一家企业比作一个人,笔者认为财务人员就像是企业的医生。一份合理的预算就像是企业的健康报告,里面是数据反映的是一个健康的人在其特定的年龄,即企业特定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标准指标。而实际的财务报告及其相关报告是企业真实的体检报告,经济活动分析就是体检报告的分析。从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骨骼、肌肉、血液等构成,我们的脏器就是固定资产,在持续发挥着作用,我们的大脑是研发机构,而思维就是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我们的血液就是货币资金,甚至流动资产。而非流动资产就像生命体,拥有产生、转化、死亡的生命周期,需要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转换计量;通过利润表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摄取的食物和消耗的能量,以及留在企业体内的营养,体内有了营养企业可以保持体能的循环利用;而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血液的运转情况,一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造血功能,而另一些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血压。我们活脱就是企业的体检师,但企业更需要我们成为健康师、营养师,甚至厨师。有时候,一个好的医师需要了解很多技能。


一家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好比饮食文化,企业需要创造饮食文化,才能保持食物、菜肴的采集、加工和周转流通,让自己和别人都能达到共赢。从这个角度看,资产负债表是“色”,是企业当时当地看起来的样子,利润表是“香”,我们能进一步感知到企业如何摄取食物转换营养的,而现金流量表是“味”,是可以入口的存在。




作为好的医师,我们需要给企业把脉,但把脉只是还原企业身体状况的第一步,我们还要通过指标分析病理,企业平常喜欢吃什么、吃得是否健康,是否有合理的运动以及通过人际交往保持好心情。怎么改变企业的饮食结构,食材来源,怎么烹饪都很重要。当然,有时候两种或以上的食物在互相作用下促进了人体机能的改善,但有的食物是犯冲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投资组合时要保持谨慎。总之,通过财务倒逼业务,甚至业财高度同步,食补是比较柔性和根本的方法。如果企业的病情比较糟糕,那就需要药补,需要医治,需要我们给企业开方子抓药,持续改善状况,从财务入手下药,比如病人的血压不达标,我们要给企业融资贷款,但企业本身的健康需要靠自身的免疫能力,仅仅靠财务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管理型会计和核算型会计的区别。


企业中有有益菌,也有有害的细胞。我们要警惕、监督和避免癌细胞的成长,鼓励有益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扁鹊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上医治未病,把脉定纪纲,定的不仅仅是战略、是计划和预算,更重要的是内控的体系和机制,不给病毒产生的土壤,防患于未然。内控的体系就是企业的经络,经络畅通了,企业的精气神自然就会变好,而内控的关键节点就是企业的穴位,西医叫做反射区。刺激某个穴位可以带动经络,让企业的脏器甚至整个人都神清气爽,这就是关键节点对于内控,对于企业运行的作用。




这还是仅仅将企业看做一个人的角度,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组织,表现为共生协同,只有如此才能让企业的根粗壮有力,满足股东财务的最大化,但是我们还要考虑生态系统中每一个角色,有的角色给你提供食物,有的角色给你提供药物。当然,你也在同时给其他角色提供你所创造的价值,通过价值交换,达到共赢,市场生态蒸蒸日上,满足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笔者有一个问题,作为企业的健康顾问和医师,你合格吗?你给你的企业把过脉吗?得了病是否对症下药?没出问题是否有所洞察提前应对呢?


初级30天抢60分,我靠得就是这个!  

来源:钟元语录